logo
当前位置: 首页 >> 科普之窗 >> 营养健康

营养健康

贫血与膳食

 

 缺铁性贫血

 

  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致使血清铁明显减少、贮存铁极度减少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不同程度减低所引起的一种贫血。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,患者多为6个月至3岁小儿、青少年、妊娠和哺乳期妇女。

 

  1.消除病因,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。食物铁有两种来源,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蛋白铁及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蛋白铁,人体对后者的吸收利用度极低,故补铁应以含血红蛋白铁丰富的食物为主,如动物肝脏、动物血、瘦肉、蛋黄等动物性食品,其它含铁较高的食物有芝麻、海带、木耳、紫菜等。另外,提倡使用铁制炊具。

 

  2.高蛋白饮食。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,应注意膳食补充,可选用瘦肉类、蛋、奶及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。偏食、素食主义者为防治缺铁性贫血应尽量纠正饮食习惯。

 

  3.多吃蔬菜水果。这类食物中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可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,对防治贫血有很好效果。在补充铁制剂的同时也应和维生素C片同时服用。

 

  4.限制咖啡和茶。咖啡因以及茶中鞣酸均可减少食物中铁的吸收。

 

  巨幼细胞贫血

 

  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、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药物影响核苷酸代谢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(DNA)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。

 

  1.注意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在植物性食物中基本没有,其丰富来源是各种肉类、动物内脏、鱼、蛋类。

 

  2.多吃新鲜蔬菜,以增加叶酸摄入量。含叶酸丰富的食物有菠菜、油菜、小白菜、西红柿、花生仁、酵母发面食品、豆类及其制品以及动物的肝肾等。

 

  3.改善烹调技术。烹调加工肉类时不要加碱,烹调温度不宜过高,因碱性和高温均会使维生素B12遭到破坏,叶酸也极易被高温破坏,故烹调时不易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。

 

  4.多吃含蛋白脂和铁丰富的食物。由此可保证营养平衡,改善贫血症状。

 

  再生障碍性贫血

 

  再生障碍性贫血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,病因不明,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、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、出血、感染,可发生于各年龄段,老年人发病率较高。

 

  1.高蛋白、高能量饮食。蛋白质是各种细胞增殖、分化和再生的基础,由于再生障碍病人全血细胞减少,故在饮食方面需要补充足够的动物性蛋白质,如鱼肉、动物肝肾、瘦肉、鸡、禽蛋、牛奶等。再生障碍性贫血常伴有感染、抵抗力下降,需要增加膳食能量,以应对机体的应激状态。

 

  2.补充造血物质。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反复出血的症状,易造成慢性失血性贫血,因此,膳食中应注重补充铁、叶酸、维生素B12等。含血红蛋白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、动物血、瘦肉、蛋黄等动物性食品;叶酸广泛存在于新鲜绿色蔬菜、酵母、动物的肝肾中,尤其是新鲜蔬菜含量最为丰富,需注意的是烹调时间不宜过长;肉类、动物内脏、鱼、蛋类是维生素B12的良好来源。

 

  3.补充含维生素类的食物。新鲜蔬菜、水果类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较高,多摄入此类食物,不仅有助于改善贫血,同时对预防出血也十分有益。

 

  4.注意饮食卫生。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低下,极易发生感染,因此,烹调时一定要注意卫生,炊具餐具要消毒,不吃生冷和不卫生的食物。

 

  5.吃细软的食物,避免进食含鱼刺、骨碴等硬的食物而造成牙龈及口腔粘膜损伤。

 

  (作者胡雯 柳园 胡雯系四川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、副秘书长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、教授;柳园系四川省营养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)

logo
四川省营养学会  四川华西营养健康培训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: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6号四川大学华西校区西区华西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B203、B204室 电话:028-85502068  028-85503141  邮箱:scyy0008@126.com
技术支持:易锐互动  蜀ICP备07001042号-1成都市吉福汇四川桥驰机电